第一百二十三章 变相肯定-《青云之志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大自然灾害往往对农业摧残最烈,这次也不例外。”施予民说到这里,语气一转,“可为什么有的镇损失就小的多?比如油松镇,那里的雨量在各镇中可是排第二的。”

    还不是罗程提前通气了?周副区长心里这么想,但却没敢把这传言讲出去。

    故意给出一定消化时间后,施予民接着说:“油松镇我去看了,之所以损失这么小,主要是防洪工作做的好,无论水库、泄洪坝、泄洪渠都维护的不错,镇里真当回事了。别的不细说,就说泄洪渠吧,人家那里都是洪水新聚集的杂物,而好多镇里却是老存货。本来就不深的渠里,石子、杂物提前早已堆了多半,洪水来了怎么走?不流农田里还流哪?不冲房屋冲什么?”

    “有人可能要说油松镇听到什么消息了,但那些防洪工作是能三五天突击出来的吗?再有大柳镇,人家又有什么消息了?虽然那里雨量相对稍小一些,但防护工作到位,损失也的确很少。再来说说所谓的消息,那只是个大概预测,而且听说的不止油松镇,好多地方也听说了呀。周副区长,你应该也听说了吧?”

    当然听说了。但周副区长却不能那么讲,而是忙不迭地摇头:“没听说?什么预测消息?”

    施予民“哦”了一声:“看来农业、水务出问题不是偶然呀,你们这信息通道太不通畅了,另外周副区长的记性也不大好。”

    周副区长老脸一红,但还得打马虎眼:“确实,确实需要改进。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我要说洪涝是天灾,灾情是人祸呢?”施予民又拉回了主题,“这次降水全区暴雨站点三个,大暴雨站点十个,特大暴雨站点两个,平均降水量二百四十七毫米,最大降水量二百八十七毫米,是2066年大灾后的降水之最。即使在大灾前,也仅是2043年超过二百五十毫米,三百毫米降雨得是一百年前了,这次洪涝绝对是天灾。”

    “说灾情是人祸并非空穴来风,同样的大暴雨,但镇与镇灾情却区别巨大,这就很说明问题了。另外,相关部门在检查水利设施安全时明确强调抗洪防灾,你们注意没,又是如何应对的?农业、水务都由你分管,农业怎么就没引以为戒?反倒是跟着起劲哄哄‘外行局长’呢?”

    “我真的不清楚,以后多注意。”周副区长脸上红一阵白一阵,额头还出现了汗粒。

    “那这又是怎么回事?上面可有你签字的。”施予民说着,在文件袋里拿出一页纸张来,读着上面标题,“关于对应急管理局主要负责人干扰水务工作的……”

    周副区长赶忙接了话:“那是当时于江河不了解情况,误信了一面之词,我也忙的没细看。现在他们又递上了新的文件,还没来得及报给区长呢。”

    说话间,周副区长拿着几页纸张,站起身来,递到了施予民近前。

    施予民接过纸张,翻阅起来:“《关于对峻岭库区管委会靳哲等处理意见的请示》、《水务局自请处分意见书》,于江河,行,还行。”

    “这个下来再议。”施予民放下纸张,继续说,“其实这次灾情中反映出的问题很多,不仅是农业、水务。就拿气象来讲,当时预测的可仅是八十到一百毫米,这差的太远了。即使初期预报误差大,那么即时预报跟上没?没有吧。”

    本来想解释客观原因,但区长已经把话堵上了,申副区长也就红着脸咽下了要说的话。

    看着脸色通红的申副区长,周副区长暗自咬牙:该。

    稍稍停歇了一下,施予民语气缓和了一些,但神色依旧严肃:“可能刚才我说的有些重了,但我是对事不对人,而且这也是我们都要反思的。如果早些把话说重说透,那么好多事情就会提前做工作,就不会造成这么大的损失了。主库区八个闸阀,就有四个锈住,而且还有一个最大的。当时你们知道吗,就那大水下来,河里水见眼的长呀,我和老薛都吓坏了。是吧,老薛?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