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这种在太乙山中避世修行之人,没有一万也有几千,哪能每一人都有名有姓。” 陈玉楼摇摇头。 洞内除却最为简单的生活用品,柴米油盐外,就只有几本古书。 有线装本,也有手抄本,只可惜时间过去太久,纸页早已经兽潮腐坏,轻轻一揭就碎成无数。 “要称呼的话,以洞名就不错。” “求真洞主人。” “那……要不要让前辈入土为安?” 杨方若有所思的点点头,又继续问道。 “黄衣仙骨轻,大梦天地间。” “此处悬崖绝壁,坐天观星,龙脉起伏,正是再好不过的坐化之地。” 陈玉楼摆摆手,“我们就不要打扰前辈清修了,将洞口封住就好,也能避免虫孑鸟兽进来捣乱。” 说话间。 他轻轻朝石床上的白骨抱拳一拜。 鹧鸪哨几人也是学着他的样子。 从那些古经文就知道。 这位求真洞主人,亦是道门同参,算是同行道友。 拜过之后,几人朝洞外走去。 门口处矗着一扇竹帘栅栏,不知同在山中修行的隐士为他设立,还是那些采药猎户所修,但风雨侵袭,已然摇摇欲坠。 昆仑和杨方身手最好。 来往于绝壁间。 搬来几块山石,将洞口彻底封死。 做完这一切,几人这才松了口气,下了绝壁,继续沿着山路拾阶而上。 一路上。 类似于求真洞的山洞随处可见。 也有结庐而居者。 只不过,大都关门闭户,甚至特地在门外挂了块木牌,写着诸如‘谢绝见客,万望海涵’一类的话。 几人哪好敲门打扰人家清修。 当然也不是所有隐士都躲在洞府、草庐中避不见客,盘踞山头崖顶,打坐入定,亦或者在山中林下,采茶种花。 甚至还有相熟的的老友,三三两两,结伴游走在山间赏景吟诗。 见到几人,还会打声招呼。 他们大都身穿麻衣,长袍、道服,留长发、挽道髻,神态出尘,以道友相称。 本以为山中隐士皆是如此。 直到他们过了半山腰,见到个身穿袈裟的老僧,在石桥上念经打坐,这才知道,隐居太乙山者,除却道人,僧众同样不在少数。 “陈兄,越往高处,这灵气似乎……愈发浓重啊。” 过石桥,入喇嘛洞,与那位法师闲坐片刻,讨了碗茶水,辞别后,一行人继续登山而上。 直到过岱山顶。 感受着四周云海,以及天地间流淌的灵气,鹧鸪哨忍不住压低声音叹道。 太乙山不愧是天下第三洞天。 除却当日昆仑山祖龙顶,几乎是他见过灵气最盛之处。 他甚至想过,以后要是得空,也来终南山中寻一处僻静地,结一草庐,借山中灵气修行道法。 “那是自然。” “不然千百年时间里,为何隐士趋之若鹜,道人蜂拥而至?” “等到了太白峰顶,见过山中宫观以及洞府,道兄你就知道,虽然都是避世修行,但同样是人往高处走。” 陈玉楼粲然一笑,步履轻盈,闲庭信步。 一路雪泥,不沾半点。 只有束在腰间的酒壶来回轻轻晃动。 让他看上去,比之山中那些道人、隐士、香客、法师,似乎都更像是山中人。 “怎么说?” 鹧鸪哨微微一愣,下意识追问道。 跟在身后的昆仑几人也是目露好奇的看了过来。 “道兄觉得求真洞如何?” 陈玉楼负手走在最前,并未急着解释,而是抛出了一个问题。 “登高望远、闲听落雨幽泉声,当的上是一处上好的修行之所。” 稍稍沉吟了下。 鹧鸪哨认真回应道。 “观景小住不错,修行处却是差得远了。” 陈玉楼摇头。 “这太乙山岩洞无数,有山中下三品之说。” “上品者,处幽秘绝险之地,寻常人根本无法抵达,一般洞口朝东,晨饮朝露,夜饮星泉。” “洞外飞瀑临空,洞内醴泉潺潺,自生光华,有日月之象,生灵草,避猛兽,冬夏如一,四季长春。” “中品者,洞内有泉或者无泉,洞门隐蔽,要么通达异域,要么洞内有洞,洞外一般有晒经台,奇石林立。” “至于下品山洞,只能满足隐居者遮风避雨,不受虫兽侵袭。” 说到这,他回头看了眼几人。 “现在还觉得求真洞是好去处么?” 一行人眉头微微皱起。 脑海里闪过先前所见,求真洞小而狭窄,漆黑无光,既无泉也无瀑,似乎确实和上品无法占沾边。 “不是修行么……” 杨方终于没忍住。 他对修行之事极为向往。 本以为进了太乙山,大家都是同参道友,自然再不会有世俗高下之分。 没想到。 就算是幽隐之士,也难以脱离。 陈玉楼嗤声一笑,“杨方兄弟太年轻了,修行无非财侣法地,真当入了洞天福地,就能求道成仙?” 闻言。 山路上一下陷入沉寂。 几人谁也没有说话。 只是几座山洞,看似大同小异,其中竟然也有如此之多的说道。 “那陈掌柜……最好的山洞?” 停在一株古松外的陈玉楼。 闻言淡淡一笑,随手伸手指了指不远外那座高耸入云,仿佛仙境的玉峰。 “第一等自然是道祖炼丹洞。” “然后太乙真人所居,吕祖纯阳洞……” “再往后,才是山间的宫观、道殿山门。”